1 |
穴位埋线通过抑制炎症因子IL-1β、TNF-α表达改善干眼肝肾阴虚证小鼠症状 |
谭亢 |
一等 |
2 |
基于“肺脾协同”探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
李荣慧 |
一等 |
3 |
王孟清教授辨证治疗小儿遗尿经验 |
胡港 |
一等 |
4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通络冠心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 |
钟燕 |
一等 |
5 |
循环免疫细胞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因果效应 |
杨欣雨 |
一等 |
6 |
基于国家专利的中药复方治疗儿童哮喘的用药规律与网络药理学研究 |
黄鹏珏 |
一等 |
7 |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之间的串扰: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
殷语蔓 |
一等 |
8 |
Validation of pyrimidine for ocular sarcoidosis using bioinformatics and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 Metabolism-related genes and immunotherapy |
曹丽媛 |
一等 |
9 |
基于“膏浊”理论探讨冠心病炎症机制和中药干预策略 |
俞赟丰 |
一等 |
10 |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自身免疫性胃炎的针灸辨治思路 |
吴静怡 |
一等 |
11 |
从“血不利则为水”浅析妊娠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龙茜 |
一等 |
12 |
从“病-证-症-期-分子表型”探讨慢性心衰的诊治规律 |
廉坤 |
一等 |
13 |
2型糖尿病肾啮齿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黄湘宁 |
一等 |
14 |
龙脑精油醒神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易畅 |
一等 |
15 |
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蕴涵 |
林瑞芳 |
一等 |
16 |
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内外之治” |
吴美华 |
一等 |
17 |
基于新型变量筛选-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的金银花与山银花近红外无损鉴别 |
柳薇 |
二等 |
18 |
基于miR-223/TLR4/NF-κB探讨溃结宁膏穴位敷贴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影响 |
唐旭东 |
二等 |
19 |
电针在PSS大鼠中通过抑制CKLF1调控小胶质细胞M1M2极化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张游 |
二等 |
20 |
毛以林基于“健脾化浊法”治疗颈动脉斑块经验撷青 |
郭冰 |
二等 |
21 |
王行宽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
劳燕媛 |
二等 |
22 |
王行宽教授从肾论治脊髓病变经验 |
卢圣花 |
二等 |
23 |
谭新华从“虚、湿、瘀”辨治前列腺增生 经验撷英 |
邱泽锐 |
二等 |
24 |
低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异丙酚辅助消化内镜麻醉的荟萃分析 |
邓涓 |
二等 |
25 |
以黄精为君药的方剂源流考证 |
王潇越 |
二等 |
26 |
国际视域下癌症丧亲者心理相关研究热点及前沿分析 |
王玉 |
二等 |
27 |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ype 2 diabetes and ischemic stroke: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is |
贺鹏 |
二等 |
28 |
电刺激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meta分析 |
贺婷 |
二等 |
29 |
《傅青主女科·血崩》用药及诊治探微 |
曾柔 |
二等 |
30 |
基于citespace 的穴位敷贴治疗小儿泄泻的文献可视化分析 |
谢鑫维 |
二等 |
31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循环障碍的“膏浊”理论 探讨 |
吴凯 |
二等 |
32 |
基于《金匮要略》探讨骨转移癌痛之辨治 |
安桂琳 |
二等 |
33 |
基于“膏浊”理论探析氧化应激介导足细胞损伤对糖尿病肾病的调控机制及中医药防治 |
项逸欣 |
二等 |
34 |
基于《医学衷中参西录》探析张锡纯男科学术思想及用药特点 |
符方智 |
二等 |
35 |
以黄精为君药的药膳考证 |
文雨潇 |
二等 |
36 |
基于“阳气怫郁、玄府郁闭”探析肺结节“结癌转化”证治 |
梁璠琦 |
二等 |
37 |
中医哲学智慧影响下的中医眼科理论传承创新探究 |
刘溪源 |
二等 |
38 |
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机制研究进展 |
周劲 |
二等 |
39 |
MAFLD中的肠道菌群外泌体以及MAFLD的外泌体治疗进展 |
秦李娜 |
二等 |
40 |
终末期艾滋病患者安宁疗护需求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
蒋思珊 |
二等 |
41 |
Research on S-glutathionylation Modification of Proteins and the Association with Cellular Death |
孙雄星 |
二等 |
42 |
原核表达在UDP-糖基转移酶基因功能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
林青霞 |
二等 |
43 |
中西医学方法论比较与融合探析 |
唐燕 |
二等 |
44 |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代谢工程合成萜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张惊宇 |
二等 |
45 |
Salvia miltiorrhiza and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extract exhibit protective effects at various stages of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liver fibrosis through the attenuation of angiogenesis. |
胡诗安 |
三等 |
46 |
The neuroprotection of L-theanine on cerebral ischemia model in rats0929 |
闫江婷 |
三等 |
47 |
Fibrinogen Overexpression on the Mechanism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Injury in Atherosclerosis Model Rats |
张宜帆 |
三等 |
48 |
三七皂苷R1通过调控CKLF1介导的AMPK-mTOR信号通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
王汉隆 |
三等 |
49 |
天地转气汤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NF-κB/ STRT1炎症通路的影响 |
殷聚波 |
三等 |
50 |
“脑肠同调”法针刺治疗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
刘梦雪 |
三等 |
51 |
1型糖尿病与炎症性肠病的爱恨情仇 |
童柯轲 |
三等 |
52 |
试从“水冰地坼”探意小儿发热之因机证治 |
余欢 |
三等 |
53 |
曾朝辉基于湿热、痰瘀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经验 |
周全 |
三等 |
54 |
彭清华基于“伏邪-免疫”动态调节线粒体自噬治疗青光眼术后经验 |
邓奕 |
三等 |
55 |
1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后的护理 |
彭慧霞 |
三等 |
56 |
溃疡性结肠炎与肝炎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
黄秀山 |
三等 |
57 |
中药组方治疗癌症恶病质用药规律挖掘及及其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研究 |
陈晟 |
三等 |
58 |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抗衰配穴规律研究 |
刘鑫 |
三等 |
59 |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耳穴疗法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选穴规律 |
谢荣桂 |
三等 |
60 |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失语疗效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
梁婷 |
三等 |
61 |
生命全程肥胖对9种骨科疾病的因果效应: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
易启鹏 |
三等 |
62 |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田雪飞教授运用经方及虫类中药治疗膀胱癌临证思路 |
王彪 |
三等 |
63 |
黄芪治疗脊髓损伤的药物靶点孟德尔随机化 分析 |
张亦辉 |
三等 |
64 |
从目津运化角度论治干眼 |
谭诗 |
三等 |
65 |
基于“以痛为腧,以知为数”探讨经筋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近五年研究进展 |
魏艳蓉 |
三等 |
66 |
张崇泉从“一气周流”论治中风恢复期经验 |
刘婷 |
三等 |
67 |
基于“阳微阴弦”理论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纤维化的机制 |
陆玉雯 |
三等 |
68 |
基于“异病同治”探讨桂枝茯苓丸论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瘀证 |
刘映志 |
三等 |
69 |
金匮要略方在产后抑郁症中的应用 |
方乐瑶 |
三等 |
70 |
基于守经隧理论探究缺血性中风后遗症辨治 |
廖瑗琛 |
三等 |
71 |
刍议“利小便以实大便”治法 |
田强红 |
三等 |
72 |
栝楼瞿麦丸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证药效探讨 |
刘昱辛 |
三等 |
73 |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扶阳抑阴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
张盟舸 |
三等 |
74 |
Lipid Metabolism Reprogramming in Cancer:Focusing on Subcellular Organelles |
陈聪 |
三等 |
75 |
中老年人老化焦虑的研究进展 |
邓婷婷 |
三等 |
76 |
《习近平文化思想背景下中医眼科学“多维度-金字塔”传承创新发展路径》 |
徐思琦 |
三等 |
77 |
聊天机器人ChatGPT在临床护理实践应用中的前景与挑战 |
姚铭霞 |
三等 |
78 |
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体质研究 |
谢旭欢 |
三等 |
79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文化重要论述融入中医药院校思政课的价值、路径 |
张一帆 |
三等 |
80 |
中医廉洁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路径探索 |
李慧娟 |
三等 |
81 |
中医药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
梁冬燕 |
三等 |